<< 返回上一级

当前位置: 科技成果>> 详情

甘薯新品种及配套技术

类型:粮食 发布时间:2021-05-26 来源:北京农学院

一、技术概述 本技术旨在推广甘薯新品种,使甘薯品种从第一代更新到第五代,产量水平从目前的 1700 kg/亩提高到 3000 kg/亩,满足甘薯生产者对经济效益的需求,且甘薯口感品质和外观品质满足市场需求,推动北京地区甘薯产业发展。推广冷床育苗技术,将秧苗百株重由250 g 提高到 500 g 以上,达到壮苗标准,保证田间移栽成活率,推动甘薯种苗产业发展。推广甘薯密植技术,提高甘薯的商品率,以提高甘薯种植的经济效益。推广甘薯的机械化起垄、收获技术,提高劳动生产率。推广甘薯贮藏技术,保证产品增值。 二、技术要点 1 甘薯品种选择 高淀粉专用型品种:商薯 19 号、密选 1 号等。 优质食用型品种:烟薯 25、普薯 32、济薯 26、龙薯 9 号等。 紫薯食用型品种:紫罗兰、京薯 6 号、亲紫 1 号等。 2 育苗技术 棚室冷床育苗 (1)育苗时间 京津冀地区春甘薯栽插时间为 4 月底至 5 月中下,排种适期在春薯栽插前一个月进行,一般在 3 月下旬开始育苗。采用日光温室冷床育苗,需提前 1 个月以上盖棚膜以提高棚内地温。 (2)床土处理 育苗前,每平米苗床撒施多菌灵(或代森锰锌、或百菌清、或甲基托布津)1.5-3 克,每平米喷施辛硫磷乳剂 0.5-0.6 毫升(或阿维菌素 0.5-0.6 毫升),药剂施完后,深翻。 (3)种薯准备 大田需要种薯 25-30 千克/亩。单块大小以 150-250 克左右为宜。排种前选择无病虫害、无损伤的薯块,用 50%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(或 85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)200 倍液和辛硫磷乳剂200 倍液混合浸种 15 分钟。 (4)排种覆土 选择晴天排种。将经处理过的种薯按大小分级排种。排种时采用平铺法,做到上齐下不齐,薯块间有适当空隙。排种密度掌握在15-20 kg/m2。种薯排好后,撒一层细土填充薯块间隙,浇水至床土完全湿润,用 50%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(或 85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)和福气多每平米 3 g(或辛硫磷乳剂 200倍液)喷洒在薯块上,防止线虫和甘薯黑斑病的传播。盖 3 厘米的细床土,覆土后刮平畦面。在畦面上加盖小拱棚。 (5)苗床管理 在苗床管理上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,即薯块萌芽阶段,薯苗生长阶段和炼苗阶段。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。掌握以催芽为主,以炼苗为辅,催炼结合的原则,保证薯苗的正常生长。 ①萌芽阶段 主要是高温催芽。主要措施是增温和保温。床温应保持在 33-35 ℃,催芽时间一般不超过 5 d 为宜。另外,出苗前一般不浇水,如床土过干,可于晴天中午适当浇水。 ②生长阶段 幼苗出土到薯苗长成。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薯苗健壮生长。主要措施是以催为主,催控结合,温度保持在25-30 ℃。此阶段一般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70%-80%。除进行换气、浇水外,同时使薯苗充分接受阳光。 ③炼苗阶段 薯苗生长到 15 厘米以上时,以炼苗为主。应停止浇水和升温措施,降低苗床温度,一般保持在 18-20 ℃。经 4-5天左右,苗高 20-25 厘米,即可采苗。采苗应以壮苗为主。壮苗标准:春栽苗苗龄不超过 30-35 天,百株重 0.4-0.5 千克,节间短,叶片浓绿、挺实,茎叶无病斑。 (6)采秧 当秧苗长到 20 厘米时,要及时采收。 采秧的方法有剪秧和拔秧两种。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剪秧,优点是不易传染病害和移动种薯,并使下茬的小秧生长快,出苗多。特别是在甘薯黑斑病发生严重的地方,提倡高剪苗,留茬 3 cm 以上,有利于防止病害传播。 剪下的秧子宜当天栽插,以利成活。如不能及时栽插时,可放在阴凉通风处(不宜洒水),争取日后早栽。 (7)采秧后管理 采秧后,又转入以催为主阶段,促使小苗生长。采苗后提高床温,以使伤口高温下很快愈合。采苗第二天追施叶面肥浇一次大水。 3 整地起垄 (1)地块选择:选择 3 年内没有种植甘薯的田块进行种植,坚决避免甘薯连作,避免与番茄、辣椒、马铃薯等作物连作。 (2)整地起垄:翻耕前施入尿素 5 千克/亩,磷酸氢二铵 5 千克/亩,硫酸钾 15 千克/亩,辛硫磷颗粒 5 千克/亩混合细沙土 5 千克与肥料一起均匀撒施地内。深翻 30 厘米。打垄,垄距为 80-90厘米,根据具体情况确定,垄高为 35 厘米左右。 4 栽插 (1)栽插时间:京津冀平原地区河 4 月地开始栽植,山区栽植日期适当推迟。 (2)秧苗处理:剪除秧苗根部 3 厘米。用 50%多菌灵 500 倍药液(或 85%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),将秧苗基部 6-10 厘米浸入药液 15 分钟。 (3)栽插方法: 早栽、浅栽、水平栽。栽苗前先在垄上开一个沟,深度为 5 厘米左右。浇完水后把壮苗栽植到沟内,等水浸干后再封垄。封垄时注意垄上面留 3 叶,其余叶片一同埋在沟内。叶与垄之间留 3-4 厘米高,以免垄反热烤叶。 (4)栽植密度:栽植密度 4000 株/亩左右,株距依据垄距计算。 (5)封闭除草:栽植后,垄面垄沟喷施乙草胺封闭除草,用量 100-150 毫升/亩。 5 田间管理 (1)前期:促茎叶早封垄 在甘薯栽后 40-50 天左右,也就是甘薯打垛要爬下垄时。这时期于傍晚时喷叶面肥,以促茎叶早发早封垄。封垄早早长薯,为薯块第一个膨大高峰打下了比较有利的基础,因而产量高。 (2)中期看苗控秧 在高温高湿的雨季会出现秧子疯长情况,如发现疯秧,要及时控秧保薯。封垄前把大草拔掉。 (3)后期喷叶面肥防茎叶早衰 8 月下旬到 9 月中旬防止茎叶早衰(叶片由绿变黄)。如发现有早衰现象即于傍晚喷施叶面微肥,如果遇雨还需再喷一次,这样延长了茎叶寿命,使其继续积累养分并向薯块运输使其生长,增产效果明显。 6 收获 京津冀平原地区 10 月上旬收获,山区 10 月 1 日前后收获。采用机械收获,收获效率高破损率低。收获当天入库,不能在露天过夜。 7 贮藏 (1)前期通风降温散湿:入窖 20-30 天内,初期管理应以通风、散热、散湿为主。以后随气温降低,白天通气,晚上封闭,待窖温降至 l5 ℃以下,再行封窖。 (2)中期保温防寒:入冬以后,气温明显下降,是甘薯贮藏的低温季节。管理中心为保温防寒。把窖温控制在 12-14 ℃之间,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85%左右。 (3)后期稳定窖温及时通风换气:立春以后至 2、3 月间,气温回升,管理应以通风换气为主,稳定适宜窖温,保持湿度。 三、适宜区域及注意事项 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等地区。

推荐单位:北京农学院

联系人:赵波